北京朝阳打造“智慧物业”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科技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
小物业”牵动“大民生”。物业服务质量关系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,是事关居民福祉的民生问题。据朝阳区科信局消息,目前,依托区级“城市智慧大脑”建设,朝阳构建了“智慧物业”综合管理服务体系,通过对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整合,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,围绕破解基层治理题和商务楼宇运行管理开展了一批创新应用,助力党建引领物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,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,用足科技力量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。
区级统一标准建机制
物业管理有平台、有图表、有系统
实现物业服务的高效信息化,详实而权威的数据是必要保障。据了解,朝阳区已建立了三库、六平台,包括大数据中心库、智慧物业标准库、行业分类风险指标库;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、企业安全隐患监测平台、人口动态监测平台、企业风险预警平台、信息数据采集和上报平台、楼宇基础展示平台,累计收集2295万余条数据,形成楼宇、人口、企业、事件、设施、风险6大主题数据资源池,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。
目前,基于区级GIS平台,朝阳区统一标准建立了全区物业管理“一张图”,明确了物业管理范围边界,将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组织等信息进行标注、关联和展示。该系统整合了人口大数据、人居大数据体检可视化、12345市民热线等平台的数据,并建立了区级、街乡、社区、物业管理区域四级体系。
这张“图”不仅能看,还能分析与评价。据悉,该系统结合物业管理覆盖率、业委会(物管会)组建率、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,可以从物业企业服务质量、社区综合治理水平等维度,对物业服务水平进行画像,重点分析住宅品质、物业诉求量与物业管理、业委会组建、党组织等工作的关联关系,为下一步开展物业管理、业委会、党组织组建等工作提供保障。
用科技力量助力物业服务工作,朝阳区一直在探索中。在社区治理上,朝阳区建成了智慧社区治理数据分析平台,系统实现与“健康宝”“国家健康码”实时数据比对,支持“人脸识别、智能测温、健康宝查验、公安系统联网”1秒四步合一,实现了对社区人员、事件、疫情的全面精准管理。
在楼宇治理上,人脸识别+体温检测系统已在1000余处点位广泛安装部署使用,朝阳区还开发了“疫点通”小程序,加强对复工复产的大数据支持,实时收集企业自查防控措施、员工健康信息和检查员实地工作记录等信息,实现多行业防疫数据共享,不断提升楼宇经济管理的智慧化水平,为朝阳区在楼宇经济管理方面赋能增效。
街乡“智慧物业”试点各具特色
除区级统一平台和系统外,朝阳区各街乡还开展了各类“智慧物业”项目应用试点,在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物业管理难题,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性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创新型智慧物业应用成果和特色品牌。
在东坝地区,东坝家园试点刚刚完成智慧物业实景超融合平台建设,建立了视频实景地图,通过视频地图引擎交互功能,将辖区内的建筑、道路、摄像机、公共设施等通过AR技术,直观的展示在视频实景地图上,实现楼宇建筑物基本信息、楼层分布情况、管理人员、住户等人房基础数据多图层叠加和关联分析,并支持自动化视频巡更应用,对监控区域内的消防通道被占用、堆放垃圾等行为实时识别预警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快照、视频等,通过系统自动发现占用消防通道停车371次,垃圾乱丢弃拍照78次,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监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在双井街道,结合物业企业管理权下放和引导物业企业参与辖区治理的实际需要,街道建设了“物业联盟云管家”平台,为办事处、社区与居民、辖区物业企业互动提供便捷工具;在潘家园街道,地区老旧小区较多,缺乏专业物业维修人员,街道便开发“ 嘀嘀物业”应用系统,该系统已在松榆西里社区试点运营,辐射居民300户左右;在安贞街道,针对老旧小区多、人口密度大、情况复杂的特点,由街道牵头建设了专项整治管理系统,借助信息化、规范化整体处置流程,实现了全过程工作留痕和事件处理过程可追溯,提升了专项整治工作效能。
“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已实施一年有余,我们紧紧围绕科技赋能、技术支撑的主题,推进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”朝阳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区科信局将持续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扩大智慧型社会治理试点中与智慧物业相关项目成果的使用范围,打造物业管理问题“接诉即办”协同平台,立足物业服务水平提升,着力从主管部门监管、物业企业服务、业委会履职三个层面,配合主管部门做强做实物业管理信息化工作。依托区级“城市智慧大脑”建设,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,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物业服务管 理全面统筹、条块有机结合、上下工作互联、横向工作互动,用足科技力量,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、智能化,提升朝阳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。